关于稍后阅读类工具的思考

本文最后更新于:2022年9月25日 下午

在最近,我尝试使用了一款稍后阅读类工具——Cubox,尽管官方给它的定位是“一款专注于互联网碎片信息的管理工具”,不过在我这里它的主要作用是一个不同平台文章的稍后阅读收藏夹。这应该是我有生以来(?)第一次尝试这类APP去收纳和整理我在互联网的碎片阅读。使用它的过程非常有趣,也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。

01.我的效率/知识管理工具使用状态

在说Cubox的使用体验之前,我觉得还是有必要说一下自己当前效率/知识管理工具的使用状态。

基本使用

我目前主要使用的软件有滴答清单ObsidianTypora,再加上刚刚开始尝试使用的Cubox。

  • 滴答清单主要是做任务和日程管理(不过最近因为各种原因用得比较懈怠);
  • Obsidian是我目前最主要的知识管理软件,到现在为止用了差不多有一年,里面有我这一年几乎所有的课程笔记、读书笔记、课程作业和其他事务留下的各种文字记录;
  • Typora作为当前使用体验最好的markdown文本编辑器,我一般会使用它来进行文字内容的记录和输出,通过Obsidian进行管理;
  • Cubox在我的知识管理体系中,就是作为互联网文章的收藏夹,我会利用它来管理和阅读文章,并对重要内容进行标注。

内容输出流程

现在的输出主要有两个

  • 作业:用Typora编写内容,利用Typora的导出为word,在进行一些基本格式的调整;
  • 博客:用Typora编写内容,之后利用hexo部署。

同步方式

因为电脑是windows系统,所以目前还在用OneDrive同步和备份。不过这样做存在的一个问题是,因为我日常还会使用iPad Pro和iPhone,但是苹果系统的App对于OneDrive的支持很差,也没有特别合适的markdown编辑器(之前用过一段时间的Ulysses,编辑体验很好,但同步很不方便),所以基本上还是在电脑上进行知识管理,其他平台用得很少。

02.给我带来的反思

以Cubox作为分析对象 。

优势

  1. 良好的社区:与用户共同开发一款软件——定位,以用户的需求为出发点
  2. 长期的维护,较高的更新频率
  3. 较低的会员价格(相对于海外的同类型软件)

思考

  1. 稍后阅读类软件的局限性(or独特性?):作为一款过渡类app,是信息收集处理的第一站
  2. 效率工具产品的功能定位:全面 or 单一?追求全能,就可能导致“四不像”